来源时间为:2024-2-1
——2024年2月1日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州长阿石拉比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州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23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凉山的开局之年。全州上下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州委九届七次八次全会部署要求,深入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较好完成了州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州地区生产总值达2261.1亿元、增长7、增速居全省第3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3.4亿元、增长4.3、增速居全省第2位,第二产业增加值779.4亿元、增长7.1、增速居全省第7位,第三产业增加值978.3亿元、增长8.5、增速居全省第2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4,居全省第5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居全省第3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4,居全省第3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4.8亿元、规模居全省第4位,税收收入占比61.1、提高4.4个百分点,收入质量不断提升,产业支撑不断增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44.3亿元、规模居全省第2位。
一年来,我们聚力挖潜增效,全面落实稳增长政策措施,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制定实施促进经济加快高质量发展33条措施,争取国债资金29亿元、规模居全省第3位,申报和下达地方政府债券50.5亿元、同比净增17.4亿元,州本级兑现奖励政策资金2.5亿元,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2.6亿元,稳住了全州经济基本盘。有效投资持续扩大。着力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统筹安排州本级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1亿元,动态储备项目2771个、投资规模首次超过2万亿元、达2.4万亿元。优化提升“日暗访、周曝光、月推进、季拉练”项目推进机制,新开工联审会审项目742个,300个省州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82亿元,重大项目投资拉动效益不断增强。招商引资质效显著。着力做好产业招商工作,出台提升招商引资质效“十六条”等政策措施,落实“管产业就要管招商”责任,全面理顺招商体制机制。坚持节会搭台、经济唱戏,全景全域举办第八届凉山彝族火把节系列活动,党政“一把手”带队赴广州、深圳、宁波等地开展投资推介,积极参与西博会、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等招商活动,有效对接大企业大集团40余家,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47个、总投资1000.5亿元,其中产业项目115个、总投资565.4亿元,招引项目履约率71.4。州外引进项目新增实际投资325.8亿元,超年度任务65.8亿元。外商直接投资到位资金1589万美元,完成省下达任务的244.5。招引的重大项目数量、投资总额、履约率、外商到位资金均创历史最好水平。统计工作提质增效。着力做好统计基础工作,高质量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基本单位清查二三产业单位5.4万户、个体户25.1万户,较“四经普”分别增长101、81.8,为全面真实反映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奠定了坚实基础。建立经济运行每月监测分析制度,全面落实“转企升规”十条措施,新培育“四上”企业400户、“个转企”1569户,做到应升尽升、应入尽入。消费市场加快提振。出台进一步恢复和扩大消费若干措施,举办凉山首届美食大赛等系列促销活动,组织企业参加第十四届西部采购商大会等市场拓展活动,面向重点领域发放消费券1.9亿元、直接拉动消费逾20亿元。电商网络交易额突破百亿大关、达108亿元,增长16.2。邛海之滨文化旅游区上榜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要素保障切实加强。州内企业实现直接融资55.2亿元,增长1.6。取得21个独立选址项目1.7万亩、43个批次项目0.65万亩用地批复。实施增减挂钩项目58个、新增建设用地节余指标5414亩,盘活批而未供土地3万亩、闲置土地4500亩。支持企业享受留存电量、水电消纳等政策,企业累计使用优惠电量39.2亿度、减少用电成本7.6亿元。
一年来,我们统筹做好“三篇大文章”,全面推进“三大强州战略”,加快推动资源能源高效转化利用。制定出台“三大强州战略”3个行动方案,启动实施新一轮找资源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与中铝、中稀、鞍钢、华润等头部企业加强战略合作,一批标志性项目加快落地实施,特色优势产业全链条布局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工业加快转型。工业总产值达1329.9亿元。召开全州工业发展大会,谋划实施工业强州项目150个,会理12.5万吨阴极铜、西昌埃普诺30万吨硅碳负极新材料等90个项目开工建设,德昌腊巴山、盐源大坝梁子等一批风电项目投产发电。出让矿业权15宗,实现价款收益11.3亿元。新增上云企业1800户,西昌钢钒公司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户、创新型中小企业10户,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52户。凉山高新、德昌特色、冕宁稀土3个园区拟申报认定化工园区完成省级部门审核,宁南茧丝绸工业发展集中区成功认定为第四批省高端人才产业园。实现建筑业总产值337亿元,增长11.1、居全省第2位。现代农业扩面提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818亿元、增长4.3,增速居全省第2位。谋划实施农业强州项目234个,华润集团中医药全产业链等128个项目开工建设,宁南茧丝绸交易中心等102个项目建成投用。种植粮食800.3万亩,产粮252.7万吨。德昌百亩超级杂交稻高产攻关片单季亩产1251.5公斤,刷新世界纪录。生猪出栏501.3万头、居全省第3位,草食畜出栏462.6万头、居全省第1位。收购烟叶260.2万担,实现烟农收入47.1亿元,创历史新高。会理石榴入选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新建(晋级)省级现代农(林)产业园区8个、州级现代农(林)产业园区20个。现代服务业恢复向好。召开全州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谋划实施文旅强州项目48个,西昌建昌古城(二期)等28个项目开工建设,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邛海泸山景区获评首批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全州累计接待游客超49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540亿元。出台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十一条措施”,商品房销售面积183.9万平方米。金融机构存贷款比率提高7个百分点。四川容大黄金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挂牌上市。完成货物进出口总额20.3亿元,增长55.4。
一年来,我们优化“一核一区一流域”布局,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强州府计划”启动实施,西昌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排名升至85位。《凉山州建设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规划(2023—2027)》编制完成,我州1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全部纳入全省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范围。安宁河流域《保护条例》《水资源配置及水网规划》正式施行,与攀枝花市签署《深化区域合作共同推进攀西经济区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两市州全方位深层次合作迈入新阶段。盐源上榜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综合交通体系加速形成。峨汉高速(凉山段)建成通车,乐西高速美姑九口至昭觉段主体工程完工。宜攀高速会东至会理分段建成27.6公里,为乐西、宜攀高速公路2025年通车打下坚实基础。乐西、西香、西昭、西宁、会禄等高速公路加快建设,金西、昭普、攀盐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加快推进。S464普格段等12个国省干线项目有序推进。新改建农村公路1343公里,超年度任务455公里。新增468个自然村通硬化路,累计占比提高至62.2。新建农村公路安保工程2406.5公里,基本实现农村公路临水临崖路段安保工程全覆盖。西昌、木里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金沙江下游翻坝转运设施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完成“索改桥”12座,全州铁索桥全面消除。西昌青山机场改扩建工程总体规划和甘洛民用机场预可研报告编制完成,会东民用机场进入立项报批阶段,盐源通用机场获得民航西南局场址批复。水利设施建设提速推进。大桥水库灌区二期、龙塘水库及灌区等19个水利工程加快建设,米市水库取得立项批复,东河水库完成可研评估,“引雅入盐”三结合项目抽水蓄能电站获得国家支持。西礼灌区、红旗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有序推进。新建和改造西昌、越西、甘洛、雷波10个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布拖、金阳、昭觉等5县千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加快建设,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有效提升。新型城镇化成势见效。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1,提高1.5个百分点。州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全覆盖。实施城镇补短三年行动、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新三推”等项目1049个,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提升。新开工棚户区改造1117套、老旧小区改造268个15560户,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显著改善。西昌、冕宁入选全省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名单,宁南松新镇、越西普雄镇入选第二批省级百强中心镇,盐源布树村和木里中铺子村、卡瓦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单。能源通信设施不断完善。出台支持电网建设“十条措施”,白鹤滩至浙江特高压直流工程、布拖建昌至宜宾叙府超高压输变电工程、月城Ⅱ500千伏开关站等重点电网项目,以及52个农网项目建成投用,“四直十交”电力网络全面形成,电力主网供电能力、汇集能力和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攀枝花至凉山天然气管道项目基本完成前期工作,具备开工条件。建成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20座、充电桩1839个。全州所有乡镇实现5G网络覆盖,西昌成功申报全省第三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示范。
一年来,我们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打造更优营商环境,发展动力活力充分激发。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成效显著,全口径“四本预算”体系基本建立。“一卡通”阳光审批平台发放惠民惠农补贴资金71.8亿元,真正实现每笔资金都用在群众身上。西昌依托农村宅基地“两项试点”推进土坯房大砖房改造被评为全省年度改革典型案例,研究解决自发搬迁群众历史遗留问题措施办法并有力推动实施,取得阶段性成效。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制度改革持续深化,群众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国有企业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落地见效。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州本级财政科技投入增长24.7,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52项,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15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5个,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8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80户、增长69.7、增速居全省第1位。凉山高新区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工程项目主体完工,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建成投运。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倍增、达4043万元,氟碳铈稀土资源清洁高效利用技术成果在凉山落地转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最多跑一次”事项达99.8,州本级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除专网业务外全部纳入综合窗口受理,办理时限平均提速82.7。“数智凉山”加快建设,工程建设招投标、州本级政府集中采购项目全流程电子化率达92.7。新登记市场主体4.23万余户、增长3.3。民营经济增加值达994.9亿元,增长5.1。甬凉协作再创佳绩。宁波帮扶协作投入资金6.5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81个,帮助引进企业29家,消费协作资金达12.5亿元,首列凉山至东部沿海生鲜冷链物流班列开行,甬凉协作3个典型案例上榜第四届全球减贫案例名单。
一年来,我们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民生财政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7.4,省下达25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按可比口径分别增长5.2、7.1。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2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培训农村劳动力5万人次,帮助131.1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务工就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3833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和补贴1.4亿元,认定孵化基地9个、孵化创业实体(项目)570个。美姑牛牛坝镇、越西越城镇、宁南蚕桑现代农业园区获评全省返乡入乡
文章来源于:http://www.pmxl.com 排名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