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排名 > 凉山彝族排名 > 正文

凉山彝族自治州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2月1日阿石拉比)

日期:2024/11/13 21:35:36 浏览:

底。围绕“工业强州战略”找资源,全面摸清钒钛磁铁矿、稀土、有色金属、地能等矿产资源家底,力争实现10大重点勘查区找矿突破、已设矿权深部外围找矿和探矿权转采投产取得明显成效;摸清水、风、光等清洁能源资源理论和技术可开发总量,加快“水电扩容、风场加密、风光同场”研究,推动资源能源增储上产。围绕“农业强州战略”找资源,全面摸清现状耕地和园地、林地、草地、农村建设用地等耕地后备资源,加快将废弃土地资源变“废”为“宝”,开拓增量空间;摸清农作物、畜禽和水产的种类、分布、性状等情况,深入研究其价值和效益,积极培育特色产业;摸清林地、动植物、碳汇量等资源,加快推动资源开发利用、价值提升,扎实做好碳汇储备中心、储备基地等前期研究。围绕“文旅强州战略”找资源,全面摸清优质旅游和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三线”文化等资源潜力,强化旅游资源高水平规划及高质量开发利用,加快打造“夏季清凉·凉山真凉”“冬季暖阳·凉山不凉”全域全时旅游品牌。

全面推进工业强州战略。坚持把产业链建在资源带上、把增值收益尽可能留在当地,创新合作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进一步做实擦亮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全国重要清洁能源基地两块“金字招牌”,力争工业总产值达1380亿元。科学统筹水风光氢等多能互补发展,依托“三江”水电基地加快推进卡拉、孟底沟、大弯腰树水电站,以及西昌牦牛山风电、盐源扎拉山光伏等项目建设,新增清洁能源装机400万千瓦,力争清洁能源产业总产值达575亿元。加快推进矿业权出让,力争实现价款收益6亿元以上。支持西昌钢钒、中稀凉山等行业标杆企业组建产业创新联盟,力争攀钢西昌钒钛资源低碳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中源钛业4万吨钛合金新材料、中稀牦牛坪采选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力争钒钛稀土产业总产值达480亿元。大力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战略新兴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更好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对接,确保雷波西谷溪磷矿一期、丰景苦荞食品加工等项目竣工投产,凉山铜业阴极铜精炼、远景能源零碳智能装备制造、西昌华润三九制药厂等项目加快建设,力争先进材料、有色金属、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达500亿元以上。实施“链主”企业培育行动、中小微企业“育苗壮干”计划,力争培育规上工业企业36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户以上。建立园区“僵尸企业”市场化退出制度,力争凉山高新、德昌特色、冕宁稀土3个园区成功认定省级化工园区,会东特色循环经济园区创建省级开发区,加快泸县——雷波飞地园区建设。全面落实推动建筑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支持建筑企业发展十二条措施,力争建筑业总产值增长15以上。

全面推进农业强州战略。力争农业增加值增长4.3以上。实施“天府良田”保护行动,加快耕地“小并大”“坡改梯”和宜机化改造,新(改)建高标准农田46.7万亩,垦造水田1万亩,恢复耕地3万亩,整治撂荒地11万亩,播种粮食801万亩,引进选育试验示范农牧业新品种15个,推广“粮经复合”套作轮作30万亩,新建1万亩以上“森林粮库”示范基地2个,扎实推动“天府第二粮仓”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新(改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5个,提升万亩级特色水果、错季蔬菜、花椒等经济作物基地25个。加快推进黄琅水稻油菜现代产业基地、布拖黑绵羊良种繁育科技园、金阳青花椒园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宁南粮桑种养循环园区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省州级现代农(林)产业园区20个以上。新建农产品初加工设施40座,新改扩建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烘干设施100个。加快构建县乡村三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推广工厂化育苗、病虫害统防统治等社会化服务模式。实施现代农业装备提升工程,力争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0。培育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家,创建省、州级家庭示范农场40个。建立健全“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管理规范和考评办法,持续做优盐源苹果、雷波脐橙、德昌枇杷、会理石榴等区域名优品牌,创建“两品一标”5个。大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创建省级康养基地2个、森林人家2个。

全面推进文旅强州战略。启动实施全域旅游创新发展行动,以“东西南北中”五条精品旅游路线为主轴,着力打造大凉山民族文化风情旅游、香格里拉生态文化旅游、川滇风情旅游、南方丝绸之路文化旅游、阳光温泉康养旅游等精品线路,积极申办全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推进全域全时旅游高质量发展,力争旅游综合收入达600亿元。加快推动州博物馆、凉山文化艺术中心等文化基础设施,以及高铁新城五星级酒店等重点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小相岭风景区开发项目,确保西昌建川电影博物馆聚落、建昌古城(二期)建成投用。加快推动泸沽湖等景区景点高水平规划打造,启动盐源泸沽湖、会理古城至仙人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支持会理、冕宁、盐源创建天府旅游名县,螺髻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完善升级交通、餐饮、住宿等涉旅设施,大力开发具有凉山特色的传统美食、手工艺品和文创产品,加大文旅市场监管力度,提升旅游接待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红色游、“三线”游、工业游、农业游等沉浸式互动体验新业态,积极开发阳光康养、温泉养生、冰雪旅游等产品,高水准规划打造爆款、靓点IP。借助主流媒体平台,强化“引流”意识,加大“彝海结盟地·五彩大凉山”宣传推介力度,持续办好凉山彝族火把节、大凉山西昌民族电影周、大凉山戏剧节、西昌邛海湿地马拉松等节会赛事,争取中国(四川)民族音乐周永久落户凉山,不断提升文旅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深入实施服务业赋能融合计划,支持西昌、会理、会东创建全省服务业强县,持续推进县域商业设施、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支持西昌、金阳创建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新培育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100户以上,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州本级安排1亿元以上项目前期经费,借助专业机构力量,紧盯政策导向、聚焦资金投向,深度谋划包装契合地方发展需要的重大项目,确保全州项目储备库投资规模保持在2万亿元以上。建立州领导协调重大项目落地会商机制,完善项目谋划、前期、新开工、续建四个项目库,强化全周期服务保障,确保1286个联审会审项目全部开工建设,300个省州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00亿元以上。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储备、申报力度,抢抓国家万亿特别国债的机遇,努力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利工程设施建设、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升等方面争资创效上实现更大突破。

充分挖掘消费潜力。围绕“消费促进年”,制定出台更有针对性的促消费举措,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统筹省、州促消费奖补资金,继续支持各县(市)发放消费券。组织参加“蜀里安逸·乐购全川”“中国(四川)国际熊猫消费节”等省内促消费活动,精心举行“宁波·凉山周活动”等市场拓展活动。鼓励开展汽车、家电及综合型主题促销活动,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培育文娱旅游、体育赛事等新的消费增长点。优化房地产政策,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探索“人、房、地、钱”要素联动的新机制,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增加养老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精心组织产业招商。编制完善全州重点产业链招商指南、分链招商方案和“一图五单”,围绕优质资源、优质企业、优势产业,紧盯产业链、供应链、物流链延伸包装项目,确保产业招商项目动态储备规模达3000亿元以上。积极参加广交会、消博会、进博会、西博会等重大展会,主动加强与各地商协会、外国驻蓉渝昆领事馆、港澳地区商会的交流合作,深化东西部协作,精心举办招商引资宣传推介活动,按照“三大强州战略”确定的重点产业链,精准招引“三类500强”、链主企业、龙头企业,推动已签约项目加快落地,力争完成州外引进项目新增固定资产投资360亿元以上。深化与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老挝等在现代农业、文旅康养等方面合作,新培育外贸企业5家以上。

着力夯实统计基础。严格落实“管行业就要管统计,管统计就要管数据质量”要求,建立健全主要经济指标监测预警机制。高质量完成“五经普”任务,做到应普尽普、应登尽登、应统尽统,确保筛干捞尽、颗粒归仓。坚持实事求是,强化事前事中事后数据质量核查,从源头上确保统计数据客观真实,全面准确反映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二、坚持在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上协同发力,加快推动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发展

扎实推动安宁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科学制定年度重点任务、重大项目清单,逐一完成《安宁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规划》及各项子规划明确的年度目标任务。积极配合省上制定印发《安宁河流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加强各项规划承接、梳理各项政策,确保一项一项落地落实。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用好各类金融支持工具,创新开展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抓好后续项目谋划,确保重大项目能落地、建得快、续得上。全面实施“强州府计划”,支持西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推动西昌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排名中争先进位。加强县域经济运行监测,支持会理、宁南、木里、德昌等县(市)争创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全面落实省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十条措施和州三十条具体贯彻意见,州本级安排1.5亿元资金支持欠发达县域加快振兴发展。

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全面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乡村振兴财政支出高于上年。健全线上线下实地暗访双向排查风险线索机制,精准识别监测对象,同时将人均纯收入高于8000元低于10000元的脱贫人口纳入台账管理,逐一落实帮扶措施。严格落实“双线八包”和“六长”帮扶责任制,确保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全部接受义务教育,坚决杜绝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落实医疗救助分类资助参保,确保重点人群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大力实施农村危房和农房抗震改造、土坯房和大砖房改造,加快推进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在800人以上易地搬迁安置点全覆盖建立产业园区、就业帮扶车间或社区工厂,在200人以上安置区全覆盖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更好带动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增收致富。加快推进自发搬迁群众住房和户籍问题解决,推动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抓好中央和国家机关禁毒督导检查反馈问题整改,深入开展新一轮禁毒防艾攻坚三年行动,强化“四级书记”抓禁毒防艾,力争成功创建一批全省禁毒示范县(市),筑牢“三线一网底”基础工作,确保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覆盖率和成功率稳定在95以上、母婴传播率控制在2以内,采取强有力措施深化治理,争取用3年时间推动毒品、艾滋病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加快提升劳动力人口就业转型适应能力,强化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等措施,不断激发内生动力、持续增强造血功能。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实施住房、厨房、储物间、厕所、畜圈分离,规范配套菜园、庭院的“美丽乡村”行动,培育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省级示范村185个、州级示范村170个,绘好具有凉山特色的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持续实施“四大革命”和“三项建设”,力争行政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0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86.7,农村住户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全部达标,新增242个自然村(组)通硬化路。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争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100,53以上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力争覆盖率达95。深入实施《凉山州移风易俗条例》,持续深化治理大操大办、高额彩礼、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加快培育文明新风,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增强造血功能。

全面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加快编制《凉山州新型城镇化中长期规划》,完成州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报批、县市中心城区详细规划编制,完善乡镇级片区规划,有序推动村庄规划编制。扎实推进城镇补短和县城精修细补十项民生工程,统筹开展县城停车场、新建小区充电桩等设施建设,加强既有住宅电梯增设、市政管网配套完善等工作,力争城镇指标达标率达9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pmxl.com 排名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