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排名 > 乌兰察布排名 > 正文

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

日期:2024/8/30 22:30:31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4-1-18

全文共计字,预计阅读时间分钟

——2024年1月18日在乌兰察布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乌兰察布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乌兰察布市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预算草案提请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审查,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回顾过去一年,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自觉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主线,紧扣办好两件大事,闯新路、育产业、提总量、争进位,主要经济指标稳中向优、好于全区、高于预期。在此大背景下,财政部门身处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前沿”,肩负着保运转、防风险、促发展三大重任,面对经济体量小、历史欠账多、债务负担重的“穷家底”,保障硬需求、推动新发展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多、迎接的挑战比预想的大,但我们坚决顶住了三重压力:一是财力严重不足的压力。市县两级财政需求与实有财力规模严重不匹配,财政收支紧平衡的状态进一步加剧,我们通过向上争取、“瘦身”需求、压减“非必”、缓事延办,“五大任务”等一桩桩大事要事办成办好,“三保”等一件件急事难事办妥办实。二是库款极度紧缺的压力。长期财政困难累积效应显现,四季度以来市县两级库款低位运行,总体处在警戒线边缘,支付压力巨大,我们积极寻求上级帮助,通过向思变找路径、向改革要调控、向管理挖潜力,短期内追平支出,全年支出不降反升突破400亿元大关。三是化债突围战夺胜的压力。去年是化债重大政策集中出台之年,落实国家和自治区一揽子化债政策,市县两级“5 1”年度化债任务高达350亿元左右,平面算账每天化解处置任务近1亿元,从9月集中化债政策出台以来平均每天化解处置任务约2.3亿元,经过昼夜奋战、集中攻坚,年末全部清偿化解处置完毕,交出了年度化债答卷。面对困难、挑战和压力,全市财政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克难奋进、勇毅笃行,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尽最大的努力争取了最好的结果,渡过了极不平凡、极其艰难的一年,全市预算执行总体良好,圆满完成了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的预算。政府“四本预算”执行各有特点、各具特色:

一般公共预算:两端发力、量质齐升。2023年,聚焦自治区交给乌兰察布“做大财政收入”的重要课题,确立财政收入数量质量双提升目标任务,系统谋划、多维发力应对减收影响、做实增收措施,超预期完成收入任务,支出规模也实现大幅增长,呈现出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从全市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67.9亿元(预计数,下同),完成年度预算65.7亿元的103.4,同比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16亿元,同比增长10.8,主要是化债补助奖励资金、社会保险补助、城乡建设支出较上年大幅增加。从市本级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7.3亿元,完成年度预算18.6亿元的93,同比下降7.6,主要是消化过去阶段性非税收入高基数的影响,总量逐步回落常态。加上上级转移支付收入65.2亿元、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收入62.2亿元、下级上解收入7.1亿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1亿元、上年结转收入25.1亿元,收入总计18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2.2亿元,上解上级支出0.1亿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亿元,债务还本支出52.4亿元,调出资金2.4亿元,再融资债券结转0.4亿元,土地指标交易支出0.6亿元,支出总计143.1亿元。年终结余36.9亿元,全部为结转下年使用的专项资金。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向好,超出预期。2023年,我市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政府性基金所核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车辆通行费、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由上年的负增长转为正增长,符合经济发展规律,超出预期收入目标。支出也保持一定规模,实现增长。从全市看,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实现24.5亿元,完成年度预算18.8亿元的130.3,同比增长24.8;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78.6亿元,同比增长89,主要是今年新增支持中小银行发展专项债券支出较多。从市本级看,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实现2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52亿元的131.6。主要是疫情结束后,经济持续回升,车辆通行费较上年有所增加。上级补助收入0.2亿元,上年结转16.3亿元,政府专项债券转贷收入12.5亿元,调入资金2.4亿元,收入总计33.4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8.9亿元,同比增长49.5。债务还本支出6亿元。支出总计25.1亿元。年终结余8.4亿元,全部为结转下年使用的专项资金。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总量跃升、民生有感。2023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较上年实现大幅增长,保障水平稳步提升,且有不同程度的结余。从全市看,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实现85.45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3.4,同比增长8.7,上年结余60.1亿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82.59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9.8,同比增长32.3,年末结余62.96亿元。从市本级看,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实现42.98亿元(含上级补助收入),完成年度预算的107.2,上年结余43.98亿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42.45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8.6,年末结余44.51亿元,主要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结余29.2亿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结余14.27亿元。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改革突围、效益初显。经过国企三年改革行动,市县两级国有企业焕发生机,经营发展逐步进入正轨,收入规模明显增加。从全市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实现5亿元,主要是集宁区国有企业处置资产收入增加较多。加上上级转移支付收入0.02亿元,上年结转收入0.08亿元后,收入总规模5.1亿元。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出4.8亿元,收支总量相抵后年终结转0.3亿元,转下年继续使用。从市本级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实现2014万元,主要是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加上上级转移支付收入22万元,上年结转收入48万元后,收入总规模2084万元,全部结转下年使用。

以上预算执行情况是初步汇总结果,待自治区批复决算后,还会有一些变化,届时依法向市人大常委会作专题报告。接下来,重点介绍围绕完成年度预算收支目标所做的工作:

(一)坚持从根上“治穷病”,持续壮大财政综合实力。多管齐下往回“挣”。启动实施财政收入数量质量双提升工程,建立推动高质量发展奖补机制,研究制定33条促进收入增长具体措施,强化收入监测分析和调度组织工作,推动财政收入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8.5,增幅位居全区第五;收入结构达到7:3(税收占比70),收入质量有明显的优化跃升,年初确定的量质齐升目标全部实现,这些财力成为乌兰察布生存发展的“基本粮草”。全员出动往回“跑”。建立“跑部赴厅”盯跑资金机制,组织动员市县两级全部力量,市级领导关键节点跑、财政部门天天跑、项目部门不停跑,抢抓中央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自治区加大对困难盟市支持力度的有利契机,全市向上争取各类资金402亿元(含债券资金),同比增加70亿元,增长21,特别是均衡性转移支付同比增长6.5,争取规模居全区前列,这些财力成为解决当前乌兰察布特殊困难的“救命粮草”。常态起底往回“收”。落实好国家盘活存量资金政策,对具备盘活条件的专项资金及时盘活统筹,当年盘活存量资金3.2亿元;巩固扩大沉淀资金大起底成果,尝试建立市县两级部门单位实有资金账户余额实时监控机制,对长期闲置未使用的资金及时起底盘活,当年起底收回沉淀资金0.8亿元。盘活存量资金和沉淀资金共收回4亿元,相当于2个小体量旗县财政收入之和,这些财力成为应对乌兰察布急难险重的“机动粮草”。

(二)坚持向要件“再发力”,顶格保障两件大事落地见效。投入体量上体现“大方”。牢牢把握财政工作的政治属性和财政部门的政治定位,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财政部门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在财力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全年投入资金152.5亿元,约占总支出的37,与全区投入占比基本持平,有效服务保障“五大任务”,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的岱海水生态综合治理和察汗淖尔生态保护修复进展顺利、成效明显。政策支撑上体现“协同”。聚焦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坚持财政政策同民族政策同向同力,统筹安排统战、民族等资金0.7亿元,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支持开展共同体意识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打造“北疆文化”品牌等重点工作。资金筹集上体现“整合”。坚持以系统思维和“拼盘”理念筹集两件大事的需求资金,用好上级专项资金,组织实施“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重点工程;积极争取债券资金,谋划布局实施紧要项目;千方百计筹集自身可用性资金,保障工程项目前后两端的匹配性资金需求。

(三)坚持靠发展“蓄动能”,着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业筑底强发展。着力推进传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铁合金行业“三个一批”“五化改造”、负极材料“四个升级”行动,投入资金1.9亿元,重点支持工业绿色改造、机器换人等项目实施和园区发展。推进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抢抓“东数西算”重大机遇,投入资金0.6亿元,兑现数字经济发展支持政策,深化智慧城市建设,为荣获“‘东数西算’标杆”和“算力高质量发展先锋”称号贡献财政力量。“放水养鱼”推发展。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预计超过11.5亿元,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充分发挥财政金融联动效应,为208笔(4286万元)创业担保贷款进行贴息,通过降费奖补和风险补偿资金,撬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担保贷款达8.8亿元,平均担保费率降至1.03。围绕打造国家向北开放新高地,投入内外贸和口岸经济发展等专项资金0.7亿元,及时兑现引导性补贴资金,推动乌兰察布全面开放新格局快速形成、更具活力。拉动投资促发展。坚持做实项目争资金、抓投资。全市争取新增债券资金64亿元,其中专项债券资金争取规模位居全区第三;争取中央和自治区预算内投资26.88亿元,增量资金达7.29亿元,岱海生态应急补水、集大原高铁、七苏木标准化厂房等一批补短板、促发展项目顺利落地,助力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科技创新激发展。以科技创新赋能企业发展,深入推进“科技兴蒙”行动,在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势下,继续舍得向科技领域“花钱”,全市科技支出2.94亿元,同比增长51(超额完成自治区20的增长要求),支持基础科学研究和企业创新发展。优化环境保发展。把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作为财政部门优化营商环境的主攻手,制定出台政府采购正反面两张清单,评估期内市本级采购项目“不见面”开标率达100,采用远程异地评标项目率由2提升到88,政府采购合同授予中小微企业比例由61.3增加到90.5,政府采购营商环境更加公平公正、开放有序、透明高效。

(四)坚持为民生“买账单”,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财政投入年年增。尽管财政穷,但给百姓花钱、为民生买单从不迟疑,坚持用财政的紧日子换取百姓的好日子,市县两级连年将80的财政支出用在民生上,而且规模越来越大,这些钱都是财政刀刃向内、节流挖潜出来的。基本民生样样保。全市就业支出2.3亿元,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全面落地,助力高校毕业生、农牧民工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全市社保支出46.3亿元,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补助标准稳步提高,可持续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严格落实教育支出“两个只增不减”要求,全市教育支出42.4亿元,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稳步提高,各学段基本办学条件得到持续改善。全市卫生健康支出32.9亿元,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64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89元。全市住房保障支出19.7亿元,大力支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乡村振兴家家旺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pmxl.com 排名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