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坚持拿硬招“守底线”,着力筑牢财政风险新堤坝。债务风险明显缓释。按照国家和自治区部署要求,研究制定“1 8”化债方案,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化债一揽子政策资金,争取自治区“四个一批”补助资金4.3亿元。精心组织完成“5 1”重点化债任务,统筹各类资产资金资源资本,优化配比、重组发力,全力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圆满完成各项年度化债任务。“三保”风险基本可控。坚持预算以“三保”为主,支出以“三保”为先的原则,用全生命周期理念和做法防控“三保”风险,市县两级80左右的财力用于保障“三保”;特别是年终全力争取困难地区财力补助10.4亿元,其中下沉旗县“三保”财力达8.4亿元;平常库款调拨把“三保”作为第一支出选项,建立“三保”风险监测应急机制,对存在重大“三保”风险的旗县,通过应急超调资金帮助旗县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基层运行总体平稳。综合财力下沉稳基层,年内将上级下达转移支付的77下沉到旗县,特别是财力性转移支付达到80,进一步增强旗县保障运转的自主权。库款直达稳基层,根据自治区政策口径,将113.9亿元资金全部纳入直达资金范围,直达基层惠企利民。财政暂付款源头管控和有序消化稳基层,全市全年净消化财政暂付款约6亿元,市本级、察右中旗、卓资县等6个地区得到自治区消化奖励0.6亿元,总体上旗县层面财政运行没有出现大的问题。
(六)坚持用创新“破难题”,持续提升财政治理效能。深化财政管理改革。搭建财政重要事项集体会商研判平台,精准高效安排布局使用有限财力。综合考虑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统筹能力,建立分类保障机制,让每一个单位都精简节约正常运转。建立财政指标全流程管理审批机制,对预算指标下达进行全过程跟踪管控。建立库款分类调拨机制,增强库款宏观调控能力。将绩效指标标准体系嵌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绩效管理质效进一步提升。出台教育领域市与旗县市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基本到位。全面提升工作效能。围绕“三多、三少、三慢”问题整治,深入推进“提标、提速、提效”专项行动,出台健全财政工作机制提升工作质效的若干措施和公文运转工作规程,建立“我事我办、事不过夜”工作落实机制,推动形成上下协同、左右衔接、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工作质效进一步巩固拓展。从严整治财政秩序。财会监督建章立制工作有序开展,初步构建财会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同机制,建立审计、巡视、巡察、督查、检查反馈问题整改专班统领、分头推进工作机制,各类整改事项达到预期效果。开展财经秩序整治专项行动,以查促改、以改促进,持续提升财政法治建设水平。
各位代表,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回首过去这一年,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全市财政系统日夜兼程、登攀不止,既逆势而上在短板领域加快突破,也顺势而为在优势领域做大做强,大胆地干、坚决地干,付出了超乎寻常的努力,共同构成了财政事业阔步向前的坚实轨迹,奏响了财政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主旋律,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全市财政收入增幅和质量全区排名从过去的第三梯队跃升到第二梯队;全市财政支出在库款极度紧张的情况下突破400亿元大关;市本级、集宁区、兴和县被纳入国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试点;国家和自治区化债一揽子政策资金、均衡性转移支付、专项债券资金争取规模均居全区前列;国务院摸底排查拖欠企业账款清偿任务首战告捷、隐性债务监测平台内拖欠企业账款清偿进度名列前茅,均获得自治区奖励支持;自治区年度考核的科技支出增幅、衔接资金支出进度均居全区前列;兑付四项惠民惠农补贴资金工作获评“优秀地区”,被自治区财政厅通报表扬。市财政局荣获“创建北疆模范机关先进单位”称号,局机关党委荣获“全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靠的是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人大、政协及代表、委员们的有力监督,离不开全市广大财政干部职工的顽强拼搏、团结奋斗,也凝结着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对此,全市财税部门深表感谢!
二、2024年预算草案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走在新时代赶考路上,编制好2024年政府预算、做好全年财政各项工作,需要观大势、顾全局、谋长远。
(一)看清形势。只有认清形势才能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实现发展,总的看,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我们有一个稳定向好的宏观背景。从国内经济恢复的进程看,当前仍处于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的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恢复过程中,周期性结构性矛盾交织、突发性长期性问题叠加,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但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也在不断集聚增多。再加上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释放出多重利好,国务院《意见》必将带来若干推动发展的“黄金白银”,宏观财政经济政策还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所有这些机遇满满、干货多多。我们有一个优势再造的发展氛围。过去讲乌兰察布“穷”,立地条件不好,广种薄收,矿产资源少,煤炭更少,传统资源成了发展劣势,现在眼光一变、时代一换,我们拥有山清水秀的生态优势、“四面逢源”的区位优势、数字经济的先行优势、工业转型重塑的竞争优势,这些优势的叠加必然会再次推动乌兰察布迎来强劲的发展势头,新时代的乌兰察布不发展不可能,发展慢了也不可能。我们有一个难中求进的工作基点。尽管我市财政收入总量处在全区第三梯队,自身财力依然薄弱、债务负担沉重,财政自给率明显不足,财政运行“紧平衡”状态短期内难以缓解,但要看到全市经济总量三年连跨两个百亿台阶、在千亿台阶上阔步前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由全区第三梯队跃升到第二梯队,支出首次突破400亿元大关,当前发展的态势向上向好、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发展质效不断提升、发展活力持续迸发,所有这些为未来发展铺好了路、蓄足了能。
(二)把握规律。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财政部门对做好新时代财政工作有了更深的体会和认识,具体可以归纳为“5个必须”: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财政工作的全面领导;必须把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财政工作的硬道理和首要任务;必须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转化为为民理财的具体行动;必须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防范化解风险;必须以改革破难题提升财政治理效能。这些规律性认识是做好今后财政工作的基本遵循。
(三)明确思路。因应新形势新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市委五届七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国、全区财政工作会议统一部署,今年预算编制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精准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的政策要求,坚持和深化全市财政工作既定总体布局不动摇,优化支出结构,增强基层“三保”保障能力,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力以赴办好“两件大事”、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乌兰察布新篇章贡献财政力量。按照上述总体要求,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总原则贯穿和体现到全市财政工作“1343”既定总体布局中,在“增加收入主责主业”上坚持“稳中求进”,以夯实财政收入质量为基础,持续做大财政规模,实现财政收入量质齐升。在“扛牢三大重任”上体现“以进促稳”,一盘棋布局、两个肩膀扛起、所有资源统筹用,着力平衡好保运转、防风险、促发展三大重任的关系,以“进”的态势夯实“稳”的基础。在“做强四个支撑”上推动“先立后破”,深化财源建设、财力保障、财政调控、财效治理,全链条构建财政工作的“四梁八柱”,下功夫解决好“钱从哪来、钱往哪花、钱咋花好、钱如何管好”四个事关财政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在“强化三个赋能”上实现“进中争优”,紧跟全市良好发展势头,以人才赋能、创新赋能、作风赋能激发全市财政干部队伍新活力,推动财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贯彻上述总体要求,财政预算编制工作要着重把握以下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合理。财政收入预期目标的确定,既要充分考虑政策需要、形势变化、风险挑战对减收的影响,又要体现“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思路和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坚持以收定支、有保有压。财政支出安排时时处处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全力保障中央、自治区和我市重大决策部署,把有限的财力花在紧要处、用在刀刃上。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全面加强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确保民生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百姓需求相协调,与财力状况相匹配,做到应兜尽兜、应保尽保。坚持厉行节约、精打细算。将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贯彻到预算编制全过程各方面,用“紧日子”减法做实“好日子”加法。
(四)合理安排。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的基本蓝图下,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指导性目标是:综合考虑国家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和优化税制结构政策实施,以及全年任务要求和去年一次性增收增支等多重因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目标70.8亿元左右,按可比口径增幅7.4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达到385亿元左右,剔除上年一次性增支因素后与上年基本持平。根据《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相关规定,各级预算草案由同级人民政府编制,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下面,重点报告市本级政府预算安排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2024年,市本级收入总财力安排50.9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5亿元,上级财力补助25亿元,下级上解收入6.5亿元,上解自治区支出0.1亿元。需要说明的是,自治区提前下达我市2024年转移支付254亿元,正在按有关政策和程序分配,陆续下达到旗县市区或安排到市本级使用。
根据收支平衡原则,2024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相应安排50.9亿元:一是保工资安排25.2亿元,占总支出49.5,主要是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绩效奖金、干部职工社会保险等支出;二是保运转安排5.3亿元,占总支出10.4,主要是机关事业单位日常运转和驻市高校运转经费等支出,其中“三公”经费支出预算控制数7034万元(公务接待费1737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4897万元、公务用车购置费350万元、因公出国境费用50万元);三是保基本民生安排4.6亿元,占总支出9.0,主要是促进“三项收入”增长(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牧区居民可支配收入),保障社保、教育、养老、医疗、住房和乡村振兴等支出;四是防风险安排7.9亿元,占总支出15.5,
文章来源于:http://www.pmxl.com 排名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