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政府性基金预算。市本级政府性基金当年收入预计1.99亿元,其中车辆通行费收入1.97亿元;支出相应安排1.99亿元,主要用于收费公路还本付息以及运转支出。
3.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一是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国家统筹,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基金由自治区统筹;二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3.29亿元,上年结余15.18亿元,预算支出10.35亿元,年末结余18.12亿元;三是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收入41.34亿元,上年结余3.61亿元,预算支出40.85亿元,年末结余4.1亿元;四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7.83亿元,上年结余29.2亿元,预算支出17.84亿元,年末结余29.19亿元;五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8.79亿元,上年结余14.27亿元,预算支出17.61亿元,年末结余15.45亿元。
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4040万元,主要是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支出相应安排4040万元,主要用于国有企业资本金注入。
另外,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和自治区对盟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要求,重要绩效目标要与年度预算草案同步报送同级人大审查,实现绩效目标与预算编审“四同步”(同步申报、同步审核、同步批复、同步公开)。目前市本级86个部门与部门预算同步编制了整体支出绩效目标,涉及资金总量19.76亿元。同时,2个项目编制了支出绩效目标,涉及资金总量4769.9万元。财政部门已完成初步审核。
三、2024年财政重点工作
(一)“聚”字打头,构建多元支撑的财源建设体系。改变“穷家底”的现状,办好乌兰察布的事情,关键是解决好“钱从哪来”的问题,长期要靠“生钱”,短期更管用的是“聚钱”。涵养税源“聚钱”。研究确定涵养新财源的方式,以创新举措培育新增长点、新增长极。深入研究“五大任务”对税收考核形成的增收促进作用,制定共享税种提质增收引导机制。同税务部门共享共用数据平台和税收信息,密切关注我市铁合金、化工等主要工业产品价格走势,分析研究总结重点行业税源建设规律。用好自治区找矿行动重大机遇,加强与自治区政策沟通,建立市县两级财政支持找矿行动配套具体举措。科学调度“聚钱”。梳理总结评估财政收入数量质量双提升若干举措的有效性,推出数量质量双提升实施方案2.0版。建立财政性资金投入与税源产出、拉动就业、百姓致富的事先评估机制,从源头上避免投入低质项目。加强与税务部门统筹联动,建立收入滚动测算机制。优化完善财政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励引导机制,调动各级增收聚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探索建立财政收入非常态增长因素或特殊减收因素替代补位机制,提高财政收入的预期稳定性。抢抓政策“聚钱”。对照我市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重点任务、重点项目“两张清单”,协同有关部门研究确定地区和部门争取资金目标清单,建立定期调度和排名通报机制,激励各级各部门抢抓政策红利。建立旗县层面向上盯跑财力性转移支付行动与结果衔接机制,列出区分政策性客观支持和自身盯跑主观努力争取转移支付两张清单,按季排名通报自身盯跑主观努力争取转移支付结果。建立市县两级部门争取专项转移支付行动与结果衔接机制,列出区分政策性客观支持和自身盯跑主观努力争取专项转移支付两张清单,按季排名通报自身盯跑主观努力争取专项转移支付结果。挖潜内功“聚钱”。制定规范市县两级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管理使用相关制度。建立市县两级部门存量资金盘活再使用全过程跟踪监控机制,对低质低效使用的,采取措施进行挂钩约束。巩固和拓展沉淀资金大起底成果,探索建立沉淀资金发现、收回、使用、挂钩全周期的起底机制。立足发现环节,建立财政(金融)部门与人民银行、商业银行涉及机关事业单位账户余额动态分析研判机制,银行配合程度与财政资源配置挂钩。立足收回环节,建立点对点清收制度,并将部门配合程度与其他后续工作挂钩。立足使用环节,根据资金管理使用政策,排出具体使用优先序清单,按程序研究使用。
(二)“政”字引领,构建以财辅政的资金保障体系。以政领财、以财辅政是财政工作的核心要义,也是财政优良传统作风的精髓所在,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哪里,财政部门的服务保障就跟进到哪里。贯穿新时代财政工作主线。研究出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财政工作主线“三个一体”具体举措(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一体落实),从政策制定、预算安排、资金使用等全过程各方面都落地落实、加以体现。建立健全财政领域民族政策审核备案工作机制,对不符合政策要求的及时调整完善。财政年度预算安排中要单列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贯彻、支持塑造“北疆文化”品牌等的资金预算安排。打足保障“五大任务”资金预算。对照“五大任务”年度重点任务清单,逐个征集研判资金需求,形成“五大任务”资金保障年度需求总表,制定中央转移支付、债券资金、盘活存量资金、沉淀资金、市县两级自有财力统筹整合筹集方案。建立“五大任务”资金统筹保障优先制度,在预算安排、预算执行、绩效评价等各环节作为第一重点加以落实。多渠道筹集岱海水生态综合治理、察汗淖尔生态保护修复重点项目建设资金,优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奖补资金的分配使用,向上争取“水改旱”资金到位。统筹保障“六个工程”顺利落地。分类研究制定“六个工程”财政事项支撑具体措施,确保每个工程有资金需求就有安排回应、有争取意向就有积极跟进、有要求部署就有工作落地、有政策奖补就有财政兑现。政策落地工程,重点要以项目组织申报为抓手,变多库单设为一库多体,建立涵盖东北全面振兴、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北”工程攻坚战、新增债券、国债等多重领域贯通式、多元化一体项目储备库,着力构建起“多方收集、专业审核、统一排队、择优推荐、有序争取”的争资引项新格局。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重点是建立防沙治沙大投入下专项资金下达拨付、使用监管新制度,列出驻市金融机构助力服务防沙治沙融资需求清单,搭建“三北”攻坚战银企参与对接平台;借助风电光伏井喷式发展机遇,做大风电光伏国有企业经营发展规模,建立与政府财力阶段性缺口支撑发展错时互补资金到位机制。温暖工程,重点是组织开展基本民生保障标准大排查专项行动,梳理形成市县两级基本民生保障标准“对差”清单及补差台账,研究制定基本民生保障标准稳定的自然增长机制。诚信建设工程,重点是梳理市县两级招商引资政策汇编,形成招商引资政策兑现底册,建立政策兑现逐条销号清册;搭建好自治区惠企资金直达机制基层拨付兑现配套衔接平台,让扶持资金快速发放到市场主体手中。科技创新“突围”工程,重点是梳理形成财政科技投入统计口径,建立财政科技投入年增长20底线要求硬约束预算制度,改革创新市县两级自有财力支持科技项目的办法和模式,凡是事前支持的采用“揭榜挂帅”制,凡是事后支持的采用效果奖励制。把准吃透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内涵,建立财政、税务、科技、工信等部门联动助推企业科技创新分析研判联席会议制度,积极鼓励企业“下内功”寻求科技突破、搞自主创新,严格控制或遏制借助科技创新名义探寻政策约束空间。自贸区创建工程,重点是研究出台外经贸发展和口岸发展专项资金下达后拨付使用跟踪监管制度,建立内外贸发展资金与市县两级刺激消费衔接搭配使用制度;建设好国债、专项债券、专项资金支持乌兰察布·二连浩特国家物流枢纽园区发展基础设施、向北开放“桥头堡”枢纽节点项目分库,助力中国(内蒙古)自贸区申报创建;统筹自有财力和其他各类资金,及时兑现助推商贸物流产业发展的扶持补贴政策,尤其是按节点拨付兑现网络货运补贴,培植壮大新的财源增长点。
(三)“稳”字有为,构建提质增效的助推发展体系。财政与经济密切关联,是源与流、根与叶的关系,没有经济的繁荣就没有财政的殷实。珍惜资源,好钢用在刀刃上。总结凝练新增债券争取的经验做法,完善“项目应储尽储、债券快发快用、风险早防早化”机制,建立债券资金争取与后续债券项目争取、债务率升降、债务风险防范、财政综合承受能力多重挂钩机制。规范专项债券“借、用、管、还”全流程管理制度,区别对待、分类管理专户建立前后新老专项债券项目,对专户建立前争取到的专项债券开展资金项目收尾“双清底”专项行动,对专户建立后争取到的专项债券开展工程“单提速”专项行动。建立一般债券“借、用、评、效”全周期监管机制,组织开展一般债券资金项目“回头看”,对尚未开工的项目调整换新,对已经开工的限期完工,对具备支付条件的筹措库款分步拨付到位,对评估为低质低效的采取反向制约措施。协助发改部门建立国债项目资金争取份额定期排名通报制度,制定国债项目资金到位后实施进度定期调度制度。量体裁衣,有所为有所不为。出台财政支持“做优一产”经济政策举措,重点是瞄准发展“麦菜薯、牛羊乳”六大产业绿色经济进行造血式有为支持,协助主管部门制定庭院经济、奶业振兴、种业振兴、高标准农田、区域公用品牌推广使用5个具体扶持方案;出台财政支持“做强二产”经济政策举措,重点是瞄准“4个1”新型工业化产业进行承接式有为支持,协助主管部门制定绿色装备制造产业、绿色铁合金产业、绿色新材料产业、绿色大数据智算产业4个具体扶持方案;出台财政支持“做大三产”经济政策举措,重点是瞄准文旅产业进行蓄力式有为支持,协助主管部门制定“打卡玩、火山游、街景逛、民宿住、网红播、沉浸吃”6个具体引导方案。“体感”市场,放水养鱼蓄动能。精准把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企业缴税与财政收入的关系,梳理形成财政资源营造公平正义市场环境的提质增效正面清单和低质无效负面清单。减负纾困助企上,精准测算结构性减税降费对市场主体的扶持效应,结合新的化债政策建立清理拖欠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开展强化非税收入征管与整治“三乱”衔接联动专项行动,梳理分析预判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对全市财政收入的既有贡献和增长空间。优化营商环境上,继续提升中小企业政府采购合同授予比例,建立政府采购支付预警制度,搭建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银企对接平台。
(四)“实”字为要,构建雪中送炭的民生兜底体系。当前我市财政“蛋糕”很有限,但是给民生的“切块”不吝啬,今年将突出保障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十个一”惠民工程。底线民生要兜牢。组织开展旗县层面底线民生资金预算安排摸底排查,巩固常态化底线民生资金冒领重领排查机制,对标“一卡通”发现的“僵尸卡”和疑点数据,反向建章立制堵塞漏洞,提升弱有所扶总体水平和精准程度。落实安全生产专项巡视整改要求,通盘考虑安排安全生产排查整治、应急救灾物资储备、防灾减灾能力提升资金需求。就业民生要兜准。继续完善引导增加城镇居民收入有效办法,安排劳动力创业就业增收鼓励引导资金和城镇居民增收政策引导资金。深入挖掘就业资金提质增效的空间,探索建立就业类资金统筹整合、相互补缺使用的新途径。基本民生要兜实。学有所教上,制定教育投入统一的统计口径,建立教育支出“两个只增不减”按季调度、年末综合预判机制,研究教育支出进度滞后改进措施,保障高考综合改革资金需求。病有所医上,研究制定公立医院改革发展与
文章来源于:http://www.pmxl.com 排名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