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排名 > 临夏回族排名 > 正文

来自两会开放团组的报道,信息量很大!

日期:2025/3/13 17:04:31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5-03-10

来自两会开放团组的报道,信息量很大!2025-03-1020:08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字号

今年全国两会

各代表团举行开放日活动

经济日报记者现场报道

▲经济日报版面

经济日报记者仇莉娜提问

重庆——

支持民企大展身手

“新时代新征程赋予了民营经济发展新的机遇,民营经济发展正当其时、大有可为。”3月6日,在重庆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重庆琪金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其鑫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说,“上周我们的股东分别从上海和三亚飞到重庆,追加了投资,这体现出各方对民营经济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经济日报记者常理提问

湖北——

建设中部崛起支点

3月6日上午,在湖北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多位代表回答记者提问时都提到了湖北正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表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湖北将着力在打造科创支点、产业支点、开放支点、生态支点、联动支点上下功夫。其中,在打造产业支点方面,就是要加快建设体现湖北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经济日报记者梁睿提问

安徽——

持续优化创新生态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省长王清宪在3月6日下午举行的安徽代表团开放团组活动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将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打造“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苗木”葱郁的创新生态;贯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通道,为创新生态提供更充足的“阳光雨露”;加快推进“人工智能 ”行动,让数字化、智能化更好赋能千行百业。

经济日报记者吴浩提问

内蒙古——

扩大有效投资规模

3月6日,内蒙古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活动。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龚明珠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为了给今年和未来“十五五”扩大有效投资打好基础,今年内蒙古确定了10的投资增速、重大项目建设过万亿的目标,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经济日报记者吴秉泽提问

贵州——

发展九大主导产业

近年来,贵州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比较优势确立了资源精深加工、新能源动力电池材料、大数据电子信息等9个省级主抓的主导产业。3月6日上午,在贵州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现场,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省长李炳军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围绕如何抓产业,贵州制定了“一图三清单”。其中,“一图”即产业链图谱,列出产业链上中下游;“三清单”就是在建项目、拟建项目、拟招商项目三张清单,积极推动在建的项目抓紧建,在谈的项目抓紧谈,拟招商的项目抓紧招。

经济日报记者周琳提问

天津——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

3月6日,在天津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天津荣程祥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张荣华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过去一年,天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有力有效,营商环境越来越好。天津市各部门强化要素供给,持续增强民营企业经营信心。张荣华代表表示,在各方努力下,去年天津民营经济增加值高于全市1.4个百分点,民营经济税收贡献率达45.8,民营外贸出口在天津全市占比达47.2。

经济日报记者梁婧提问

西藏——

培育高原经济新动能

昌都是国家“西电东送”接续基地、藏东南清洁能源储备与开发基地,拥有丰富的水、风、光等资源。3月6日上午,西藏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会议。全国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庆伍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昌都将积极探索“清洁能源 发展上下游产业链”模式,力争2025年全市建成电力装机容量达到620万千瓦、已建在建电力装机容量突破1900万千瓦,构建具有高原特色的产业体系,让新质生产力成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新”动能。

经济日报记者常理提问

湖南——

用力打造“三个高地”

3月7日上午,湖南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活动。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沈晓明表示,过去一年,湖南牢记嘱托,重点做好加大要素投入、为各类经营主体松绑减负、发挥创新驱动的乘数效应、破除瓶颈堵点痛点问题等“加减乘除”四道算术题,“三个高地”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去年,湖南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3,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比重达50.9;“十四五”以来,湖南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提升0.42个百分点。

经济日报记者王胜强提问

河北——

绿色转型闯出新路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是河北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正谱3月6日在河北代表团开放团组活动上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说,河北省牢记嘱托,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在全面绿色转型中闯出新路子、实现新突破。

经济日报记者杨开新提问

宁夏——

数字经济势头强劲

3月6日,宁夏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活动。在回答本报记者关于宁夏在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方面形成的示范效应时,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买彦州表示,宁夏认真落实数字中国战略,因“数”制宜、乘“算”而上,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宁夏正奋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给千行百业插上“数字化的翅膀”恰逢其时。

经济日报记者马维维提问

黑龙江——

发挥科教资源优势

“黑龙江科教资源丰富、创新底蕴深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有独特优势。”在3月7日的黑龙江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说。

据韩杰才代表介绍,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工程哈工大“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已建成投用,环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等7个环大学大院大所创新创业生态圈效果逐步显现,目前已新生成企业104家。

经济日报记者陈发明提问

甘肃——

灾后规划图变实景

3月7日上午,甘肃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会议。全国人大代表、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州长何东回答本报记者关于积石山6.2级地震灾后重建的提问时介绍今年是积石山灾后重建的第二年,在规划图变实景图后,如何做好灾后重建的“后半篇文章”?“我们将加强统筹调度、清单管理、专班推进的工作机制,确保国家规划内的重建项目全部建成投用、产业类项目发挥效益。”何东代表表示。

经济日报记者纪文慧提问

上海——

以文赋能提振消费

在3月6日举行的上海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权衡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说,大力提振消费,不仅要关注消费总量的增长,更要关注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以赛为媒推动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高效的协调联动机制和优质的配套服务是重要保障。”权衡代表建议,要以机制协同带动市场联动,不断完善多部门共同参与机制。

经济日报记者马洪超提问

吉林——

“冰雪热”持续攀升

3月7日,在吉林代表团开放团组活动现场,代表发言积极踊跃,媒体问答讨论热烈。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胡玉亭表示,近年来,吉林省优化顶层设计、强化政策支撑,“西冰东雪”全域格局和“冰雪 ”全产品体系加快构建,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吉林制造”走进冰场雪场,科技创新赋能冰雪产业,冰雪经济呈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劲态势。

经济日报记者李万祥提问

陕西——

三秦大地文旅焕新

3月6日,陕西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会议,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副省长徐明非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陕西将着力进军微短剧、汉服等新赛道,全力打造产业新生态。徐明非代表表示,2024年,全国热力榜付费竖屏微短剧陕西上榜466部,占比32,数量和热度均居全国第一。西安市现有汉服经营主体近2000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两个“第一”,展示出陕西文旅产业生态新活力。

经济日报记者李盛丹歌提问

广西——

“甜蜜”产业助农增收

“全国每3勺糖就有2勺产自广西,全球每10朵茉莉花就有6朵产自广西……”3月6日下午,在广西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厅长黄智宇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广西水果不仅品种多,而且价廉物美,2024年广西水果产量连续7年排名全国第一。对内讲好品牌故事,对外推动“桂品出海”。近年来,百色芒果、南宁火龙果、武鸣沃柑、融安金橘等一批区域品牌不断涌现,广西的“甜蜜”产业享誉全国,远销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成为发展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增收的缩影。

经济日报记者吴佳佳提问

四川——

聚焦“一大一小”抓共富

3月7日,四川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会议。四川省拥有全国唯一的地市级共同富裕试验区——攀枝花。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攀枝花市委书记吴群刚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介绍,2年多来,攀枝花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构建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工作体系,聚焦“一大一小”抓共富。所谓“大”就是扩大总量,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所谓“小”,是加了引号的“小”,民生无小事,重点是缩小差距,在协调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

经济日报记者刘春沐阳提问

福建——

老区人民过上好生活

福建省历来高度重视闽西革命老区的建设与发展。3月6日下午,福建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会议。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龙岩市委副书记、市长胡盛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福建省不断健全革命老区发展促进机制和政策体系,全力以赴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经济日报记者徐达提问

江西——

政策落地释放潜能

3月6日下午,江西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会议,代表们谈体会、说心得。勾勒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美好图景、加速释放消费潜能等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泰豪集团董事会主席黄代放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消费潜能的释放离不开企业的参与。近年来,江西省委、省政府连续出台了“民营经济31条”及“1269”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举措,着力把民营企业“扶上马,送一程”。

经济日报记者赵田格格提问

海南——

更好“买全球卖全球”

海南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让海南再次站在了对外开放最前沿。3月7日下午,在海南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海口市市长丁晖回答本报记者关于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问时表示,海口市锚定海南自贸港核心引领区发展定位,稳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把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作出应有贡献。

经济日报记者梁婧提问

山西——

统筹促消费惠民生

3月6日,在山西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常国华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说,“能消费”是让老百姓有钱消费,“愿消费”是让老百姓提高消费意愿。一方面是消费得好,就是增加消费供给、丰富消费场景,解决供给侧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消费得起,也就是把消费补贴政策落实到位,让老百姓得实惠。“敢消费”是让老百姓东西买得放心、钱花得踏实。

经济日报记者温济聪提问

辽宁——

[1] [2]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pmxl.com 排名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你可能会喜欢
    没有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