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排名 > 榆林排名 > 正文

2024年榆林市政府工作报告

日期:2024/9/23 9:41:37 浏览:

与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更好带动农民参与产业发展、增值收益。深入开展农村集体经济“消薄培强”行动,扎实推进“千村光伏”行动,村集体收益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坚决扛起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统筹推进撂荒地整治、盐碱地改造、美丽农田创建,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50万亩,粮播面积保持在1000万亩以上、总产稳定在51亿斤左右。10月底前启用人工降雨雪高性能飞机,发展旱作节水农业71.9万亩,支持建设高水平育种产业联盟,加大农机装备研发补贴,推广“农机合作社 服务队”模式,加快改变农民靠天吃饭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特色现代农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加快陕北肉羊国家级产业集群建设,持续打造羊子、马铃薯、山地苹果、大漠蔬菜等4条百亿级全产业链,小杂粮、中药材、肉牛、生猪、红枣等5条十亿级全产业链;支持发展储藏、烘干等农产品初加工设施,打造马铃薯主食化、牛羊肉预制菜等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促进农产品就近就地转化。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新认定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0家,创建市级农业产业联合体24家、省级农业产业联合体4家,培育一批市级农民合作社辅导员。实施农业优势品牌培育计划,打破县域界限,集中力量、握紧拳头,一体推进农业品牌包装策划,做大做强榆林山地苹果、米脂小米等区域公用品牌,加快横山羊肉、子洲黄芪等品牌整合发布,提升特色农产品溢价水平。

实施“千万工程”。分级分类打造省市“千万工程”示范村100个,久久为功推进绥德郝家桥、米脂高西沟等6个乡村振兴楷模村建设。持续推进厕所、垃圾、污水三项革命,新建卫生厕所3.38万座,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乡镇占比达到40以上,完成剩余43个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和年度167个重点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向集市、村庄末梢延伸。

(六)深入打好“五大攻坚战”

打好“林草保护”攻坚战。扎实开展东西南北中国土绿化行动,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毛乌素沙地防沙治沙攻坚战,启动“三北”六期工程,大力实施退化林草修复、封山育林和平茬复壮,全年飞播造林30万亩以上,完成营造林及种草153万亩。强化林草资源管护,严格落实“五个一”工程,建立“市、县、镇、村、林草部门”五级包抓网格,开发移动巡林APP,建设林草资源智慧监管平台。全面振兴国有林场,落实“两回收一补贴”政策。出台推填土项目林草联审联批实施办法,坚决整治推沙造地推山造地、占补平衡、森林督查、推填土项目、偷牧放牧等涉嫌毁林毁草问题。

打好“水资源保护利用”攻坚战。全面落实水网规划,加快推进西线引黄、王圪堵至靖边引水、蒋家窑则水库等重点工程建设,年内东线引黄主体工程完工实现通水,到2025年新增供水能力2.6亿方以上;从煤矿处理、中间收集、下游企业利用三端发力,年内矿井疏干水利用率达到70.6。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落实农业、工业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考核办法,加大定边、靖边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到2025年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较2020年下降6。大力推广高西沟生态治理模式,全年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00平方公里。持续推进河湖生态治理,出台王圪堵水库水源地保护措施,开工定边八里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保持红碱淖等重要湿地稳定。巩固黄河干支流入河排污口整治成果,完成无定河榆阳、米脂段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保持16个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打好“减碳降耗”攻坚战。扎实开展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全面推开减碳降耗十大行动,年底建成碳排放监测平台,到2025年全市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分别较2020年下降15和20。加强源头管控,有序推进用能权交易,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年内提升至24左右。强化过程管理,延伸现代煤化工产业链,到2025年大宗化工品就地转化率达到20;推动现代煤化工与绿电、绿氢耦合,到2025年现代煤化工企业消纳绿电不低于电力总消耗的30;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到2025年重点企业全部更换为节能型电机。加快末端利用,开展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技术攻关,加快推进国能100万吨CCS示范工程、陕煤40万吨先导试验工程等落地,到2025年所有能化企业至少实施一个末端固碳项目。深入贯彻全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开展大气污染源大核查,加大VOCs等大气主要污染物收集治理,淘汰燃煤小机组,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12天以上。

打好“固废综合利用”攻坚战。加强科技研发应用,依托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中国环科院“一市一策”团队,研究制定新型建材、道路交通建设、矿坑修复等领域固废综合利用工艺技术规范标准。建设一批示范项目,年内建成横山煤电脱硫石膏、神木电化云砼石等项目,到2025年全市煤矿、煤化工企业、火电厂、金属镁冶炼企业、油气开发行业均要建立综合利用项目,新增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强化全过程监管,3月底前建成陕煤小保当煤矿等重点管控企业物联网管控系统,实现固废监管信息“一张网”。

打好“采空沉陷区治理”攻坚战。编制市域采空沉陷区治理规划,按照生态单元划分治理区域,实现一张规划管全盘。出台《榆林市矿山生态修复条例》,制定采空沉陷区治理实施办法,市县管规划、管审批、管验收,企业管资金、管支出、管实施。积极向上对接,争取扩大矿山修复基金使用范围。因地制宜采取自然修复与人工修复措施,全年完成生态保护修复项目28个,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4万亩。扎实推进“明盘”整治等中央和省委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为推动工作落实,“五大攻坚战”均成立由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工作专班,季推进、年考核,及时防范化解风险,牢牢守住榆林高质量发展的底线。

(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突出就业优先导向。落实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力度,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不低于3.3万人。深入调研逐步解决大学生退役士兵晋升流动等问题。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发放力度,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加快建设教育高地。深入推进教育“138511”工程,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榆林考察时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坚持教育与教学、素质教育与学科教育、创新人才与合格建设者培养三个并重,三年增加学位8万个、招录挖潜教师5000名,每年表彰优秀学校100所左右,在科创新城建设1座以榆林学院、榆林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为支撑的大学城。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深化教育改革,用好北师大和海淀区两个教育培训基地,每年培训校长教师不少于1万人次;发挥北师大、人大附中教育团队示范带动效应,积极引进西交大附中等名校合作办学,推动“名校 ”教育联合体建设。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健全县域基础教育保障提升机制,促进县域与中心城区教育协调发展。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发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辐射带动作用,启动建设西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二病区,5月底市第三医院主体封顶,7月底市中医医院新院区运营,推动县级公立医院提档升级,形成“1 1 N”特色发展格局。依托西交大一附院培训基地,继续开展医务人员千人培训。稳妥推进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赋予一定的人员招录自主权。开展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全员全科标准轮训乡村医生,让更多优秀医务人员在基层留得住、用得上。加强地方病防治,开展胃肠道肿瘤等高发疾病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大力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支持建设中医药博物馆和中药材交易中心,提供更加便捷可及的中医药服务。

推动养老体系建设。建立家庭、政府、社会“三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790户,营造尊重、关爱、赡养老人的社会氛围;积极开展医养结合试点,新建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8个、农村互助幸福院80个;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建设城市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0个;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养老服务,推广康养结合、上门服务等,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养老需求。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开展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行动,发展残疾人、公益慈善、红十字会等事业。

(八)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

筑牢安全发展基石。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4月份启动新一轮重点领域安全大排查,扎实做好煤矿、危化、道路交通、消防等领域隐患整治,制定文旅、高危体育等项目全链条监管制度,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组织开展重点行业领域10万人次安全培训,严格落实“月必查”、安全结构工资等制度,压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开展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年活动,建强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开工建设榆阳区、榆林高新区、榆神工业区3个危化停车场,加快推进智慧安环、应急指挥平台二期项目,实质性投运煤油气、危化品等安全监管信息平台,提升安全治理现代化水平。

防范化解重点风险。坚持管行业必须管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有序化解不良贷款,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坚持遏增量、化存量,建立健全债务常态化监测机制,推进专项债券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政府债务率稳定在绿色等级。加强房地产在建项目预售资金监管,鼓励支持商品房现房销售。开展打击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落实重大舆情沟通响应、快速处置和责任倒查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突出前端预防、事前化解、网格管理,平战结合强化“五级五长”末端治理,动态服务管理“五失”重点人群,构建“点线面”结合的社会综合治理体系。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包案制度,每季度至少化解一件有影响力的信访积案。加快建设立体化、智能化治安防控体系,实行“三见警”常态化巡防,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幸福安宁。

今年市政府公开征集遴选了13件民生实事,提交大会投票表决,最终确定10件:一是规范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完善物业管理机制,提高物业服务水平,努力实现中心城区物业管理全覆盖。二是解决中心城区出行难问题。新建停车场5个,增设停车场点20个以上,新增停车位5000个以上,下气力解决停车乱问题;通过一校一策、一堵点一方案,解决学校、医院、商场周边交通拥堵问题。三是新建一批学校。全市开工建设中小学、幼儿园37所,新增学位4.5万个。四是提升改造农村饮水工程。采取打井、集中供水、应急水窖等措施,下决心解决农村50万人饮水不稳定和季节性缺水问题。五是提升改造农村道路。新增通硬化路自然村982个、硬化道路1600公里,整治破损道路600公里。六是实施清洁取暖项目。投资3.8亿元,采取煤改大暖、煤改气等措施,完成中心城区、各县城及城乡结合部3.2万户群众散煤取暖替代。七是实施电网强网工程。在12个县市区和榆林高新区、榆神工业区建设40个强网工程,加强农村电网改造,确保用电安全高效。八是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改造老旧小区162个,支持符合条件的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九是建设一批社区食堂。新建17个中心城区社区食堂,33个县城社区食堂,逐步解决城区老年人就餐问题。十是提升农村互助幸福院运营率。实质性运营好农村2472个互助幸福院,解决农村老年人就餐问题。我们将坚决兑现承诺,加力加速落实,真正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实现2024年各项目标任务,关键是要干实事、下真功、求实效,全市政府系统要聚焦建设“五型政府”,不断提高履职水平,以新气象、新作为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建设调查研究型政府。榆林是国家战略叠加、各类风险交织的地方,各级干部要把调查研究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静下心来研究工作、研究问题、研究形势,不调研不拍板、不吃透不决策,脚到、眼到、心到,以扎实的调查研究破解发展难题、开创工作新局。

建设开拓创新型政府。坚持把创新创造作为做好政府工作和推进榆林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只要符合中央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pmxl.com 排名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