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5-10-15
四大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信阳毛尖入选工信部地方特色食品培育名单,信阳高新区入选全国安全应急装备产业特色园区,特色产业培育在全省排名前列……
10月14日,在信阳市政府新闻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信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永兵表示,信阳坚定不移把“建设制造强市”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以产业链集群化发展为突破点,全力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取得阶段性、标志性成效。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信阳工业呈现稳中有进、趋优向新的良好态势。1—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居全省第4位。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4.9,居全省第3位。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37.9,居全省第1位。
——综合实力实现量级跃升,产业支撑更加稳固
始终把“工业立市”作为战略核心,聚焦“6 11 N”产业链群建设,工业经济规模和质量实现双提升。截至8月底,全市工业企业总量达12863家,较2020年增加4156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达1678家,较2020年增加519家。
在产业能级上,装备制造产业突破500亿级,绿色食品、时尚纺织、绿色家居3个产业稳步迈入百亿级,电子信息、生物医药2个新兴产业规模逐渐壮大。绿色家居、航空航天精密部件、羽绒制品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国家层面对信阳产业集群发展成效给予高度认可。
——转型步伐持续加快,发展质效显著提升
坚持把转型升级作为制造业发展的“生命线”,推动产业从“制造”向“智造”、从“传统”向“绿色”跨越。4家企业入选省制造业头雁企业、10家企业入选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累计创建国家级“小巨人”企业9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77家。
大力推进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上云企业超过1.4万家。累计建设开通5G基站1.4万余个,总数居全省第6位。加快推动企业“智转数改”,建成省级智能工厂57家,羚锐制药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万华禾香获批国家级5G全连接工厂、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
积极落实“双碳”目标,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9家,省级绿色工厂22家、绿色园区3个、零碳工厂2家,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8.7。
——创新动能加速集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组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载体13个,数量居全省第一方阵,大别山实验室等12个实验室入选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载体总量达187家,规上工业企业“四有”覆盖率达72.5。一批企业在关键技术上实现新突破,微米光学在光电领域、谷麦光电在发光二极管封装方面实现技术突破,打破国外技术壁垒;星原智能研发的红外半导体电热膜工艺为国内首创,万华禾香集团将农林废弃物转化为绿色新型材料,荣获两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成果加速转化为产业竞争力。
——产业生态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更加优越
先后设立豫东南战新产业基金、信阳产业引导基金和市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为一批重点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产业资本赋能作用初步显现。全市11个开发区区域评估工作基本完成,豫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稳步推进,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功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
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建立常态化“周一见”政企恳谈会机制,市长每周一晚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搭建政企高效沟通的“直通车”,典型做法向全省宣传推广;设立市县两级企业服务中心,首席服务员和网格员包联企业全覆盖,对企业问题“有诉即办、有诉必办、有诉快办”,让企业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累计解决涉企各类问题1.2万余个,盘活闲置土地4500余亩、厂房37万余平方米;全面推行“扫码入企”,最大限度保障企业正常经营不受干扰。以免申即享方式,为137家企业兑现奖补资金2000余万元;先后建成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12家,领先黄淮南五市;“信好办—万人助万企平台”在全省率先接入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一张网”,汇聚全国资源为企业提供政策、市场、人才、资金等精准化服务,为“十四五”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提供了有力支撑。
文章来源于:http://www.pmxl.com 排名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