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5-10-15
14日,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近年来,我市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摆在突出位置,以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为契机,以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抓手,在大气、水等生态环境治理领域持续发力,交出了一份生态效益与发展质量同步提升的优异答卷。截至今年10月12日,我市优良天数累计达256天,同比增加18天,改善幅度全省第一。
面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硬任务,我市以钉钉子精神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截至目前,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的345个环境信访案件已全部办结并销号备案,18项整改任务已按时保质完成15项,剩余3项全省共性任务正严格按照序时进度推进,年底前可实现全面清零。
这份沉甸甸的整改成绩单背后,是我市对生态环境问题“零容忍”的态度,也是全市上下协同发力的结果。通过建立“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机制,我市将整改责任细化到岗、落实到人,既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也为后续生态环境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现在的鞍山,市民抬头就能看见蓝天,傍晚还能在河边散步看晚霞,日子越过越舒心。为守护好这片“鞍山蓝”,我市坚持工业源、扬尘源、生活源和移动源“四源同治”,打出一套科学治污“组合拳”。在工业污染治理上,聚焦钢铁、燃煤等重点领域,累计完成547个钢铁超低排放改造项目,30台65蒸吨/小时以上燃煤锅炉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从源头削减污染物排放;在扬尘管控上,综合运用监测微站、无人机等科技手段,对矿山、工业企业堆场等重点区域开展常态化监管,让扬尘污染无所遁形;在移动源治理上,联合公安部门开展路检路查、监督抽测,依法严查超标车辆,切断移动污染源头;同时,按照重污染天气和大气污染过程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启动预警与特别管控,筑牢大气污染“防护网”。
不懈努力换来了显著成效,我市大气环境质量已连续3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截至今年10月12日,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降至32.1微克/立方米,较去年同期改善9.6,变化率全省排名第3。“抬头见蓝、推窗见绿”成为市民生活的日常。
“以前河里垃圾多、味道大,现在水变清了,还有小鱼,周末带孩子来河边玩的人也多了。”提及杨柳河的变化,沿岸居民满脸笑意。这一变化,正是鞍山市推进水环境治理的生动缩影。
我市坚持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共治”,从源头治理到工程建设,从日常监管到风险防控,全方位守护碧水清流。在污染削减上,连续开展春季清河、夏季总氮治理等专项行动,严查涉水环境问题,确保整改不反弹;在工程治污上,海城市五道河水生态治理、台安县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岫岩满族自治县污水管网更新改造等项目稳步推进,不断提升水环境承载能力;在监管执法上,常态化开展河流污染巡查,严格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强化涉水企业执法监管,扎扎实实筑牢水环境安全屏障。
如今,鞍山的水环境质量已实现连续6年同比改善。今年1至9月,全市10个国考断面全部达到考核目标,城市水质指数4.52,全省排名第7,同比改善4.41;优良水体比例达90,优于省定80的考核标准,无劣Ⅴ类水体;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始终保持100,让市民们喝上“放心水”,感受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生态之美。
下一步,我市将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守护碧水蓝天中增进民生福祉,在推进生态优先中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鞍山续写新的绿色篇章。
文章来源于:http://www.pmxl.com 排名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