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4-09-28
十年,肇庆变化真大!2024-09-2810:30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字号
1978年,
肇庆农民陈志雄“请雇工、包鱼塘”,
新中国的第一次鱼塘承包由此开始;
蓝带国内首个啤酒类外资项目落地;
在全国率先成立旅发委;
借力社会资本实施“公路建设大会战”……
改革开放以来,
一个个敢为人先的改革创举,
汇聚成推动肇庆高质量发展
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梁亮摄
近十年间,肇庆GDP从2013年的1660.07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792.51亿元,人均GDP从41479元增长至67600元,城镇化率从43提升至53.09,2024年入选中国百强城市。
肇庆总结改革经验启示,
找准改革问题短板,
向中心聚焦、向难处发力、向深处突破,
全面融入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大潮,
推动改革与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
奋力打造成为珠三角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大西南门户枢纽。
△肇庆城区航拍。梁亮摄
01
交通互联,产业共建,机制联通
只有融入国家改革发展大潮,
才能大踏步赶上新时代。
一个城市只有把自身
放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去谋划摆布,
才能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最具竞争力和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2023年,大湾区GDP总量突破14万亿元。肇庆始终把融入国家改革发展大潮作为主题主线,把融入珠三角和参与大湾区建设作为大机遇大文章抓紧抓牢。肇庆抢抓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机遇,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向东看、向东赶”,深入实施“九九”融湾行动。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吴勇强摄
近年来,
肇庆积极参与“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
创新重大交通项目“双业主制”
“BOT EPC”“BOT 施工总承包”
等投融资模式,
过去十年推动交通投资总额超5000亿元:
贵广高铁、南广高铁、广佛肇城轨、汕湛高速、广佛肇高速、怀阳高速、东进大道等一大批重大交通项目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
肇庆往返广佛深港的轨道交通班次不断加密,广湛高铁、珠肇高铁、肇明高速、广昆高速扩建等项目加速推进;
西江肇庆段完成扩能升级、全线达到内河一级航道标准。
△广湛高铁珠三角枢纽机场站建设现场。李显才摄
如今,肇庆正加快形成
“机场落地、水运畅通、高铁轨道
交通县域全覆盖。
高速及普通公路城乡网络化”
综合立体交通格局。
在此基础上,肇庆同步推进与湾区兄弟城市产业共建,参与推进广佛肇经济圈、与广州开展产业对口协作等,建立完善与广州、深圳等城市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体系,十年间累计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项目1500多个,投资总额超5000亿元。
△李显才摄
特色合作平台建设“多点开花”,粤港澳大湾区(肇庆)特色合作区加快谋划推进,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农产品交易中心投入使用,粤港澳大湾区(肇庆高要)预制菜产业园、粤港澳大湾区(肇庆)水产综合交易中心等项目渐次开工、投产。
△图源怀集县融媒体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内发展要素的快捷流动
还离不开“软对接”助力。
肇庆在科技创新、要素市场化、投融资、营商环境等重点领域研究推出一批改革举措,出台一系列推动港澳居民便利化措施,创新推出跨境人民币电子缴税业务、“港人港贷”、肇港“跨境通办”“港澳药械通”等服务机制,港澳居民来肇留肇就业生活更舒心、更安心。
△李显才摄
02
湾区西部制造新城初具雏形
近日,小鹏汽车第50万台
量产车在肇庆下线,
MONAM03第1万台也同步下线,
上市22天下线超万辆,
创造了新势力最快万辆下线纪录。
△小鹏汽车MONAM03上市22天下线超万辆。受访企业供图
当前,肇庆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两新”产业链快速崛起,新能源汽车千亿产业集群呼之欲出,“两新一电”产业产值超1200亿元,近4年累计增长1.82倍。
△小鹏汽车智能网联科技产业园。王振宇摄
优质项目抢滩进驻的背后
是产业招商落地体制机制不断优化。
肇庆整合部门职能设置专业招商机构,实施“产业招商落地年”、招商引资县里当家,创新运用产业链招商、驻点招商、平台招商、商会招商等招商模式;
开展实施制造业项目建设“大会战”,创新“双容双承诺”“首席服务官”“项目落地督导日”、统一电力设施迁改等改革举措,落实产业招商落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产业项目快动工、快建设、快投产;
积极盘活处置低效闲置用地,推出“熟地”和探索“标准地”等供地机制,十年来累计盘活低效闲置用地约5万亩。
△小鹏汽车(左)与瑞庆时代项目(右)。王振宇摄
推动产业发展,
肇庆结合实际细化举措抓落实,
不搞花拳绣腿,不做表面文章,
确保制定的指标切实可行。
采取的措施务实管用。
取得的成果扎实有效。
比如,针对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肇庆有序推进造纸、制革、固体废弃物加工利用、冶炼等传统低效产业退出和整治提升,在全省率先完成陶瓷企业“煤改气”,金属加工千亿产业集群更加巩固,食品饮料预制菜产业集聚发展势头强劲,肇庆入选全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国家级绿色制造试点示范市建设加快推进。
△图源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粤桂试验区
又例如,工业园区是肇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肇庆坚持“园区为母”,持续开展“园区建设年”“筑巢”行动,积极探索“一区多园”“领导小组 指挥部 国有开发公司”“镇园融合”等改革模式,实现县(市、区)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全覆盖,“344”园区发展格局初步构建。
△瑞庆时代项目。王振宇摄
十年来,肇庆做厚做实制造业家当,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规上工业总产值从2013年约3000亿元增长至2023年4600亿元,工业投资额近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入选2023年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粤港澳大湾区西部制造新城初具雏形。
△肇庆高新区。王振宇摄
03
深化“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
“百千万工程”是
广东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
走在前列的重要部署,
也是肇庆解决内外双重
不平衡不协调突出矛盾。
改变“半珠半山”“半城半乡”面貌的关键一招。
△四会城区。何洪锋摄
四会市入选2024年国信榜、赛迪榜全国百强县“双榜单”,为全省唯一;
“中国小五金之乡”高要金利镇,162平方千米的发展空间内,一年可创造出500多亿的工业总产值;
广宁县洲仔镇仓丰村创新“国企 村办公司 农户”模式,发展肉鸽养殖,年产值预计可达千万元……
△高要金利镇。陈彦成摄
从这些典型县镇村,
可一窥肇庆各地纵深推进
“百千万工程”的奋进姿态。
肇庆把2024年定为全市“百千万工程”典型突破年,以构建县域产业发展、镇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两项动力机制为重点,深化“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深入细致抓好典型县镇村建设等工作,以点带面、务求突破,力促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迈上新水平。
△陈彦成摄
推进“百千万工程”,
壮大县域经济是关键。
肇庆坚持工农商旅并举,推进县域经济创先进位消薄,四会市进位全国百强县榜单,高要区入选国信榜全国百强区、第二批国家乡村示范县,端州电子信息、广宁竹子、德庆风机、封开绿色建材、怀集蔬菜等特色产业不断做大做强。
△“双龙”现代产业园。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朱梦丹摄
一直以来,肇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机制持续完善,先后实施现代农业“611”工程、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七大工程”“成百上千”工程等,培育壮大10个百亿产业集群,布局建设大湾区首个预制菜产业园,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和1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小肇上菜”平台上线运营。优化实施“新农人101”人才培育计划,创新“五个一”培育机制,累计认定登记“新农人”群体达4000多人。
在镇村层面,肇庆建立完善垃圾污水处理、环境整治、风貌管控提升工作机制,常态化推进“美丽肇庆·美好家园”行动,全市85的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坚持以美学思维建设美丽镇村,打造一批美学工坊,建设7条乡村振兴示范带,贺江碧道画廊、绥江碧道画廊成为美丽乡愁画卷。
△贺江碧道画廊。欧镜晖摄
此外,肇庆深入开展农村“三块地”改革、“三资”动态管理改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创新全国首批“中征云链贷”、信用村“整村授信 ”等一批改革措施,实施村集体土地过渡性开发、成立强村富民公司等新模式,村级集体年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
△图源鼎湖发布
04
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
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
十多年来,肇庆市始终把
以人民为中心作为
全面深化改革最大的价值取向,
做到改革为了人民。
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肇庆坚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创新“数字政府 放管服改革”模式,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建立更为精准有效的民生项目建设机制,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
△市政数局供图
肇庆以广东省数字政府综合改革试点为抓手,在全省率先建成市政务大数据中心和“粤治慧”肇庆分平台—肇庆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立12345热线诉求速办机制,实现1000多项高频“一件事”全流程网办,4000多项政务服务实现“跨省通办、省内通办、市内通办”,分3批取消涉企涉民的证明事项240项,优化缩减行政审批时限比例达95以上。
△图源高要发布
教育、医疗和就业
作为三大关键支柱,
对民生质量的提升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
肇庆推进基础教育扩容提质“两个工程”攻坚行动、十大教育改革举措、教育提升发展十大行动等大力实施,集团化办学模式、义务教育教师“城乡联动、双向提升”改革、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周转池”机制等改革措施成效显著,“双减”政策扎实推进。
△肇庆实验幼儿园睦岗园区。廖文奕摄
过去十年,
肇庆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
中小学校超185所,
新增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
公办学位超20万个,
撤并教学点419多个,
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达100。
△肇庆市第十六小新区校区。廖文奕摄
同时,
肇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明显,
2022年肇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绩效评价获全省排名第一
文章来源于:http://www.pmxl.com 排名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