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排名 > 三门峡排名 > 正文

三门峡市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2月20日徐相锋)

日期:2024/9/5 21:02:28 浏览:

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成长促进机制,确保市场主体超过26.5万户,加快形成产业上下游、企业大中小协同创新、融合发展新格局。

强化要素保障。持续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推动更多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精准直达。用好市金融服务中心等各类平台,扩大推广知识产权质押、“专精特新贷”等业务,更好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确保全年新增融资200亿元以上。针对重点项目量体制定用地保障办法,持续整治批而未供、闲置低效用地,推动存量土地盘活利用。积极推进大唐第二台100万千瓦机组前期工作,加快宝武清能绿色供电园区建设,探索开展工业绿色微电网和新能源电力直供试点,支持卢氏县申建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二)强化科技创新,更高质量汇聚发展动能。坚持“转机制、抓主体、强支撑、引人才、建平台、双倍增、全覆盖、优生态”创新发展路径,加快建设科教强市,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重点推动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宝武铝基新材料研发中心等头部研发平台高效运行,促进更多省、市级创新平台“提档进位”;加快筹建河南省超纯矿物产业技术研究院、义马能源精细化工中试基地,全年新增省级以上平台10个、市级平台50个以上,打造以国家级创新平台为龙头、省级创新平台为支撑、市级创新平台为基础的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带动城市创新能级跃上新台阶。深入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PI制”等攻关机制,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围绕关键金属材料、高端合金材料、高端芯片材料等领域开展协同攻关,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壮大创新人才队伍。健全“高精尖缺”人才谱系,发挥人才集团专业化、市场化优势,加大柔性引才、项目引才、平台引才力度,加快推动34个人才项目落地。常态化抓好“人才飞地”建设,实现“飞地孵化器 异地研发中心 专家工作站”体系化运转。精准引进高端人才,用好“一事一议”“一人一方案”,完善科研配套、创业担保贷款、安居住房等服务保障,使各类人才创新有平台、创业有机会、创造有回报。

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扩大“科技贷”合作银行范围,着力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加快智慧岛、双创基地建设,优化创新创业全链条服务,再培育1家国家级、2家省级双创孵化载体。健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持续推动规上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三大改造”全覆盖、“智改数转”全覆盖,确保规上企业研发覆盖率达到100,“四有”覆盖率达到80,企业研发投入增长20以上,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以上。

(三)加快集群集聚,更优路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聚焦“8 6”产业集群、12条重点产业链培育,沿着“原料变材料、材料变器件、器件变装备”的发展路径,加快打造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材料新城和高端制造之城。

以8大集群为引领,加快打造材料新城。半导体新材料产业集群方面,重点推进东方希望高纯金属镓、承明光电新材料等项目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的金属镓生产基地。加快高纯砷制备技术攻关,推动高纯砷中试生产线投产达效。新型复合材料产业集群方面,重点推进中金高洁净铜技术联合攻关、宝鑫电子高性能电解铜箔、金源朝辉压延铜箔二期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NPR新材料产业规模化,打造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国铜箔谷”和特种钢生产基地。新型化工材料产业集群方面,重点推进开祥化工结构调整、亿群高分子絮凝剂、遂成生物医药中间体二期等项目建设,做大做强煤制合成气、二甲醚等产业,积极发展橡塑助剂、金属萃取剂等产品,推动我市化工产业高端化、精细化、差异化发展。超硬新材料产业集群方面,重点推进中金培育钻石、三泰新型刚玉、星源板状刚玉等项目,布局发展高性能耐火材料、隔热微孔材料、纳米隔热材料,加快实现刚玉产业绿色化转型。镀金材料产业集群方面,重点支持朝阳科技等强化技术研发,发展以电子用金、氰化亚金钾等为核心的新型镀金材料,加快黄金新材料产业化步伐。电池正负极材料产业集群方面,推动开曼铝业电池级碳酸锂项目加快投产,依托河南光宇矿业招引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大力发展人造石墨、锂电、超薄电解铜箔等负极材料及产品,扩大电池正负极材料产能和规模。3D打印材料产业集群方面,依托金渠集团、宏鑫科技等企业,持续提升3D打印高温合金研发水平,积极布局多金属粉末、铜合金粉末、球形铝合金粉末等项目,拓展3D打印材料应用领域。高端铝基材料产业集群方面,重点推进宝武铝业二期、东方希望多品种氧化铝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航空航天、高铁、新能源车用高端铝型材,加快布局交通运输铝材、包装铝材、新兴建筑铝材等项目,持续推动铝工业向高端延伸。

以6大集群为支撑,加快打造高端制造之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方面,重点推进骏通公司智能生产线、中车重工多种轨道产品等项目建设,不断提升装备制造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发挥精密量仪产业科技园聚合作用,推动量仪骨干企业整合重组,打造合作共赢、全面发展的量仪产业聚集高地。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方面,重点推进普德新能源锂电池极片、德道新能源低温锂离子电池等项目建设,支持天工膜材开展涂覆隔膜技术攻关,打造布局合理、链条畅通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方面,重点推进中科芯高可靠集成电路、宝一讯电子连接器、金渠银通电子级银粉等项目建设,支持鸿宇电子扩大生产规模,打造以集成电路、5G产业、电子元器件等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集群方面,重点推进银河新能源风电基桩设备制造、湖滨区新型储能装备制造产业园、示范区储能智能设备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方面,重点推进卫士药业、哈三联、百草园等项目建设,助推乐氏同仁三门峡制药全面达产增效,形成产业链条完善、特色优势突出的医药产业发展格局。绿色食品产业集群方面,重点推进仰韶酒庄产业园、金海生物香菇精选加工等项目,依托华阳食品、牡仙牡丹、垄润农业等企业,发展核桃油、牡丹籽油、干制菌类等深加工产品,构建绿色食品全产业链。

以12条重点产业链为依托,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强力推进12条重点产业链培育三年行动,着力打造一批引领三门峡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在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优势产业,全年每条重点产业链培育1—3家龙头企业、5—10家重点配套企业,力争黄金产业链规模突破900亿元、铜基新材料产业链规模突破700亿元、铝基新材料产业链规模突破400亿元,加快形成新材料产业集群壮大引领、高端制造产业集群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四)坚持生态优先,更严标准保护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高品质生态支撑高质量发展。

全面落实黄河战略。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深化“十百千万亿”工程,扎实推进“两大库区、三千沟壑”治理,加快青龙涧河、苍龙涧河等水生态综合治理,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严格落实河(湖)长制,统筹推进“四水同治”“五水综改”,重点抓好黄河河道治理、三门峡水库泥沙清淤综合利用等工程,系统构建安全可靠的防洪减灾体系,确保黄河安澜。

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大力实施矿山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攻坚年行动,严控露天矿山总数,严惩违法违规开采和盗采行为,历史遗留矿山和政策性关闭矿山全部治理到位,13座“头顶库”按期退出。全面推进美丽河湖创建,持续加强南水北调水源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守护“一泓清水永续北上”。高质量做好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等工作,稳步推动生态环境稳定向好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空气优良天数等三项指标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

加快推动绿色转型。深入实施“无废城市”建设引领工程,加快希格腾华再生铝等项目建设,推动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持续推进风能、光能、水能、化学储能、可再生能源开发,开工建设灵宝抽水蓄能电站,稳步推进三门峡—新安—伊川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加快大唐磁钟风电场等11个风电项目、独立共享储能一期等3个储能电站项目建设,打造国家级多能互补一体化示范基地。

(五)推动城乡融合,更高水平促进协调发展。坚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实现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

围绕品质提升,推动城市有机更新。优化城市发展格局。高质量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围绕“一核三组团”总体布局,统筹功能定位和空间形态,构筑科学的市域城镇体系。坚持中心城区首位战略,深入推进“五区融合”,加快建设“十大片区”,增强中心城区集聚、辐射和带动能力。积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发展义渑、灵宝、卢氏三大城市组团,与中心城区连点成线,形成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县域支撑体系。重点建设一批工业重镇、旅游名镇、文化古镇、风情小镇,打造一批美丽宜居村庄,形成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发展格局。加强城市内外联通。加快推进陇海铁路取直、三洋铁路、运三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巩固区域交通枢纽地位;积极推进209国道王官黄河大桥及连接线项目、三门峡至洛宁高速尽快开工,扎实做好沈丘至卢氏、永城至灵宝高速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大岭路、经二路、金渠路等城市道路提质建设,实现城市“大动脉”“微循环”高效畅通。完善提升城市功能。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尤其是对城市短板弱项先体检后更新,针对性实施市容市貌、交通秩序、集贸市场等提升行动;以保障房建设、平急两用基础设施、旧城改造“三大工程”为牵引,扎实推动“三区一村”改造和城市生命线系统建设,实施老旧小区改造212个1.74万户,加快推进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努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聚焦强农富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扛稳粮食安全责任。严守耕地红线,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45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4亿斤以上。促进特色农业提质增效。以“果、菌、药、烟、酒、菜”六大特色产业为支撑,做足做活“土特产”文章,全力打造500亿级绿色食品产业集群,推进食用菌等优势产业纳入中原农谷体系。强化城乡、产业、生态融合发展,持续完善“五园八线路九基地”布局,实现农业多种功能开发、乡村多元价值挖掘。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学习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持续“治理六乱、开展六清”,高标准打造50个和美乡村、70个美丽乡村。巩固提升首批4个沿黄示范村建设成效,继续打造20个示范村,探索符合山区丘陵地区特点的乡村振兴新模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可持续发展。落实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用好就业帮扶车间、公益岗位等渠道,加大技能培训、消费扶贫、金融支持等帮扶力度,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力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

(六)深化改革开放,更大程度激发动力活力。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持续破解发展瓶颈,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发展环境。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快国有企业重组提质,推动资源向主业、实业、新业集中,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一批旗舰劲旅。加快推动开发区改革从“三化三制”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创新财政管理体制,完善考核奖惩机制,更好发挥开发区经济发展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作用。持续推进国有投融资平台改革,突出主营主业方向,推动分级分类授权放权,完善“选育任用留”制度,打造现代化融资平台。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因村施策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全面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农商行统一法人工作,打造地方金融主力军。

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加快三门峡铁路综合枢纽物流园、义马豫西煤炭储备基地等骨干型项目建设,推进枢纽经济模式由运输中心向组织中心转变。积极申报三门峡保税物流中心,扎实开展自贸联动创新区建设,推进三门峡至青岛乡村振兴班列常态化运营,支持国家级铜加工贸易平台做大规模,加快陕州区果汁及鲜果、灵宝铜箔、卢氏食用菌等3个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着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pmxl.com 排名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